在我國農業產業的版圖中,肉雞產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從養殖規模到市場消費,從品種結構到產業發展趨勢,每一個環節都與經濟、社會和環境緊密相連。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中國肉雞產業40年來的發展脈絡。
1、產業格局演變:規模增長與結構分化
我國作為全球家禽業的重要力量,在禽肉生產方面成績斐然。家禽存欄量、出欄量及肉產量在世界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家禽產值更是在肉類總產值中占比達 25%。自 1985 年以來,禽肉產量一路高歌猛進,增速遠超肉類和豬肉,彰顯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根據禽肉種類不同,其產區亦有差別。白羽肉雞和蛋雞主要扎根于北方,東北、華北地區是其重要產區;黃羽肉雞和水禽則在南方更為集中,華南、華中地區為其主要分布地。近年來,西部也逐漸嶄露頭角,肉鴿產業穩步增長,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興戰略方向。
從禽肉產量的地域分布來看,年出欄量超 10 億只和禽肉產量超 100 萬噸的省份數量在 2022 - 2023 年間有所增加,產業集聚趨勢愈發顯著,規?;潭炔粩嗯噬?。
禽肉消費在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自 1990 年以來,禽肉消費增長迅猛,2020 年其在畜禽肉類消費總量中的占比一度突破 30%。盡管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禽肉占肉類的比重仍有差距,但發展潛力巨大。在禽肉內部,雞肉約占 70%,水禽肉占 30%(其中鴨占 25%,鵝占 5%),且近年來白雞市場份額持續擴張,黃雞市場份額逐漸萎縮。肉雞消費主要在分割產品和整雞產品量上,根據相關肉雞產業信息監測,2020年之前,全國肉產量中雞肉占60%,整雞占40%。
2、未來發展趨勢: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肉雞產業優勢凸顯。肉雞料重比低,如白羽肉雞僅為 1.6:1,相比生豬、肉牛等,在飼料糧轉化效率方面表現卓越,能有效緩解飼料糧供應壓力,契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求。同時,肉雞養殖在廢棄物排放方面近年來也表現出色。由于禽肉產量占比高,但廢棄物排放占比低,在環保重壓下,為畜牧業低碳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有利于助力 “雙碳” 目標實現,符合當前綠色發展潮流。
此外,隨著經濟發展,我國人均 GDP 突破 1 萬美元,肉類消費量快速增長,居民消費觀念加速升級,更加注重營養與健康。禽肉憑借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高蛋白的 “三低一高” 營養特質,以及相對親民的價格,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市場需求有望持續上揚。
然而,白羽肉雞種源長期依賴進口,新冠疫情和歐美禽流感致使引種受阻,國產白羽祖代肉種雞培育雖有進展,但推廣尚需時日,肉雞育種工作迫在眉睫。不僅如此,黃羽肉雞存在資源利用低效、品種同質化嚴重、飼料轉化率欠佳等問題,且在從活禽銷售向生鮮轉型過程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轉型升級之路任重道遠。
3、深度剖析:消費升級驅動格局變遷
消費升級是推動肉雞產業格局變化的核心動力之一。消費者對品質、安全和營養的追求,促使產業優化品種結構、提升養殖標準。白羽肉雞憑借生長快、成本低、標準化程度高的優勢,在快餐、加工食品等領域需求旺盛,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黃羽肉雞則需在風味、品質提升和銷售渠道創新上發力,以應對競爭壓力。
展望未來,隨著消費升級、人口增長和餐飲市場繁榮,禽肉需求將穩步上升,預計 2032 年我國禽肉產量將達 2926 萬噸,年增速 1.8%,人均消費量也將顯著增加。產業結構將持續優化,白羽肉雞憑借規模與效率優勢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黃羽肉雞在特色、優質路線上實現差異化發展,小型白羽雞和淘汰蛋雞等也將在細分市場找到生存空間,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技術創新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蚓庉?、智能養殖設備、綠色環保技術等在肉雞產業廣泛應用,推動養殖精準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產業質量效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我國肉雞產業邁向現代化、國際化新征程,在全球禽肉市場中占據更重要地位,為保障國家肉類供應安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貢獻關鍵力量。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浪潮中,中國肉雞產業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我們堅信,憑借著自身的優勢與潛力,以及全行業的共同努力,肉雞產業必將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的農業產業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的健康飲食持續注入活力。中國肉雞產業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部分內容參考自:鄭麥青《中國肉雞產業格局及生產形勢》專題報告
聲明: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轉載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或者轉載出處出現錯誤,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電話:0371-65778965 )。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