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19家乳品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悉數公布。整體來看,15家企業實現盈利,占比78.95%??傮w而言,前三季度,從營收增速來看,19家上市乳企中僅3家乳企同比增長,占比約15.79%;從凈利潤增速來看,呈現兩極分化,僅6家乳企同比增長,占比約31.58%。業內分析指出,在消費需求未完全恢復、行業進入調整周期的背景下,三季度乳制品整體消費仍面臨壓力。
頭部乳企業績逐漸轉好
今年以來,國內乳制品需求一直處于弱復蘇狀態,與疫情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上半年,前5大乳企中除了新乳業收入微升1.3%,其余4家營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相較于上半年集體慘淡的不利局面,三季度雖然行業整體營收不同程度放緩,但頭部乳企的經營情況已在好轉。
伊利公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90.4億元,同比下降8.6%,但歸母凈利潤水平108.68億元,同比增長了15.9%。從單季度看,第三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291.3億元,同比減少6.7%,跌幅進一步收窄。受益于原奶價格下降和市場秩序的恢復,伊利三季度整體毛利率有2.5%的提升。按產品看,液體乳貢獻了575.24億元,奶粉及乳制品貢獻了213.3億元,冷飲貢獻了83.44億元,其他產品貢獻了5.91億元。
對于業績的好轉,伊利認為,上半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環境,公司從供需兩端發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主動調整,全面挖掘消費潛力,三季度業績體現了公司上半年主動調整的成效。
10月30日,光明乳業也公布了三季報。作為第三大乳業龍頭,光明乳業實現收入184.1億元,同比減少10.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減少63.9%,但主要是受海外子公司新西蘭新萊特經營虧損影響。此前,光明乳業制定了2024年經營目標,表示2024年目標為營業總收入290.31億元,同比增長10%。但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無疑為其全年業績目標的實現增加了壓力。
新乳業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1.50億元,同比下降0.54%,實現歸母凈利潤4.74億元,同比增長24.37%。對于營收下滑的原因,新乳業近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由于公司在去年年底出售了“一只酸奶牛”的部分股權,對三季度的整體收入有一定影響,但其主營業務收入在三季度仍保持了穩健增長。
三元股份實現營收約為53.97億元,同比下降11.96%;實現凈利潤約為1.03億元,同比下降55.53%。分析來看,主要是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并范圍,以及主營的乳制品及冰淇淋業務收入同比減少約8.69%。
同比增速最快的為妙可藍多,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8504.25萬元,同比增長571.67%。該公司在財報中稱,主要是調整產品結構且奶酪收入較同期增加致整體毛利率上升;同時廣告促消費、倉儲裝卸費和股權激勵費用較同期減少;再者因上年度中期收購少數股東股權,本期無需確認少數股東損益所致。
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乳品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分化。有14家實現盈利,皇氏集團、西部牧業、莊園牧場、品渥食品和麥趣爾則出現虧損,其中莊園牧場虧損超1.18億元,同比暴跌577.87%。
行業整體回暖仍待時日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受到了奶源價格下行的影響,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明顯下滑,國內乳制品行業回暖還有待時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8月國內乳制品產量1916.8萬噸,同比下降2.6%。同期乳制品制造業工業生產出廠價格指數顯示,1—8月出廠價格均保持每月1.5%—3%的穩步下滑。其中8月份,國內乳制品產量為256萬噸,同比增長1.1%,是年內首次月度產量同比正增長,乳業去庫存壓力仍存。與此同時,8月乳制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滑3%,為今年以來單月最大降幅。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當前生乳產量增幅放緩,但國內市場乳制品消費需求沒有顯著增長,乳品消費整體依舊供大于求。尼爾森IQ數據顯示,今年1—8月,乳品全渠道增速下降了2.1%。
針對乳品行業消費不振問題,在7月舉行的第十五屆奶業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首先是產業鏈一體化發育不足,我國養殖、加工兩張皮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其次,乳品供需適配度亟待提高,液態奶多、干乳制品少,高價乳制品多、平價乳制品少,城市消費多、鄉村消費少等問題也是近兩年消費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促進鮮奶消費,政府加大了對乳制品行業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導,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中特別提到了促進制定乳制品產業相關標準、鼓勵用生乳生產液態奶等措施,以此來促進生乳用量的提升;9月,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通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提出了強化扶持要求。在供給側,要著力穩定肉牛奶牛基礎產能,奶業主產省份可結合本地區實際,探索實施噴粉補貼、增量收購補貼等緊急紓困政策;要有效降低養殖場戶飼草成本,用好用足糧改飼支持政策,加快推進優質飼草收儲進度;要推動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穩定生鮮乳購銷秩序,保障奶農合法權益;要強化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肉牛奶牛產業支持,謀劃實施好脫貧地區肉牛奶牛幫扶產業項目,補齊產業短板,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等。在需求側,要促進牛肉牛奶消費,科學宣傳展示鮮牛肉、鮮牛奶品質和營養價值,推廣“學生飲用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拉動牛奶消費。
“但是消費需求提升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對破解奶價波動作用還不明顯。”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回暖還有待行業進一步系統性恢復,目前由于原奶價格偏低,中小乳企利用低價的過剩原奶,生產乳制品和大乳企進行價格戰,也對市場秩序有所影響。此外,社會消費信心也有待進一步恢復,特別是中青年消費群體,他們也是中高端乳制品的主要消費群體。
業內認為,乳制品需求恢復速度仍然不及產量增幅,奶業供強需弱的基本格局尚在,預計短期內生乳收購價將持續低迷。進入四季度,消費端缺少利好,奶價仍存在下行壓力。未來還是要從解決供需不平衡上來應對奶價下行的問題,如今的市場環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牧場端需要調整養殖規模、優化養殖結構,乳企需要加大研發力度、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詳見《中國食品報》(2024年11月5日4版)
聲明: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轉載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或者轉載出處出現錯誤,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電話: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