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不僅有“風吹綠草遍地花,一彎碧水映晚霞”的大美風光,更處處可見向創新求質量、向創新求發展的活力景象。
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 攝影:丁根厚
上海證券報調研小組日前走進內蒙古,實地走訪多家上市公司,感受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不懈探索,觸摸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在呼和浩特,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液奶星球”與“奶粉星球”兩座數智化工廠群交錯相連,庫卡機械手、AGV無人運輸車、E3超高速灌裝機生產線等設備鱗次櫛比……
“伊利圍繞全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速關鍵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币晾瘓F副總裁張軼鵬說。
下好乳業數智化轉型“先手棋”,伊利股份率先完成全產業鏈數智化技術覆蓋,正在加速數業深度融合,全面賦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助力全行業提質增效。
——在包頭,包鋼公司鋼鐵研究院冶軋中試基地,一群科研人員忙著進行新一代稀土鋼型號中試試驗研究。
“通過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更是鋼鐵企業實現‘借道超車’的重大機遇?!卑摴煞荻麻L張昭說。
創新讓傳統產業“發新芽”,光伏鋼、風電鋼等一系列特色鋼鐵產品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走向市場,成為內蒙古裝備制造業“拳頭”產品。
一家家向新求索的企業,正是內蒙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縮影。
近年來,內蒙古努力破解資源依賴、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發展非資源型產業,做大做強現代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2023年,非煤產業增長12.1%、高于煤炭產業10.7個百分點,稅收增長28.5%、占全口徑稅收比重57.6%,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凝“新”聚力,內蒙古未來發展目標清晰明確、步履鏗鏘——大力推進科技“突圍”工程,瞄準內蒙古有資源有優勢、有希望打造成新質生產力的領域集中發力。聚焦乳業、稀土、新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優化產業承載地布局,推動形成多元投入機制,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向“新”闊步,向“質”攀高,內蒙古的企業格外有緊迫感與使命感。
生物股份董事長張翀宇說:“生物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疫苗是國家重要戰略物資,作為行業龍頭必須持續不斷地在研發上加大投入,一旦停下來就會前功盡棄。”
蒙草生態副總裁陳睿玨說:“我們希望用中國自己的草種來豐茂中國草原,讓中國的牛馬羊吃上中國草?!?
東寶生物總經理劉芳說:“如果說有什么力量能讓一個軟‘膠原’企業鍛造出硬實力的話,答案只有一個:創新、創新、再創新!”
一個個重科技強創新的故事,正是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密匙。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重視科技創新,越要跳出老套路,敢于打破常規,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奮起直追、迎頭趕上?!?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將科技創新置于重要位置。
今年上半年,內蒙古經濟同比增長6.2%,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已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前8個月,內蒙古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2.4%,遠高于7.6%的整體工業增速……一系列亮眼數據的背后,是經濟動能加速向高質量發展軌道切換。
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責任。
近年來,內蒙古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加快構建體現內蒙古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內蒙古的發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機遇、歷史機遇。
踐行囑托,跑步前行。內蒙古大力實施“政策落地工程”,把藍圖具體化為“施工圖”,讓政策從“紙上”落到“地上”,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正朝著經濟總量進入全國中游的目標挺進。
(調研小組成員:賀建業 梁敏 王子霖 韓遠飛 王淵 劉暄 伊妹兒 陳曦 孫會來 ;執筆:梁敏)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馬保國:全力推進實施企業上市“天駿計劃” 以高質量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馬保國
◎記者 梁敏
內蒙古推動高質量發展,金融當有更大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黨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副書記、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馬保國日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下一步將圍繞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責任,不斷夯實金融發展根基,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全力推進實施企業上市“天駿計劃”,以高質量金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加力支持科技“突圍”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實施科技“突圍”工程,強調在科技創新上“突圍”,積極培育新產業新賽道。金融業緊盯科技“突圍”工程,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進一步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內蒙古自治區金融系統做了很多具體的安排。”馬保國說。
金融機構積極發揮服務保障作用,持續優化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比如,中國銀行內蒙古分行成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搭建快速審核通道,為科技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專業的綜合金融服務;內蒙古銀行依托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科創”板,積極推進支持“科創”企業工作,將鄂爾多斯東街支行作為首家業務試點單位,專門設立“科創”金融服務示范支行,積極打造本土“科技金融”服務品牌;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提供科技保險、知識產權專利相關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關鍵零部件及新材料首批次保險等產品助力創新發展。
針對傳統金融體系“重抵押”和科創企業“輕資產”的矛盾,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出臺《金融支持“六個工程”若干措施的通知》,金融辦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內蒙古分行、科技廳等部門出臺《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服務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自治區重點產業鏈、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金融支持??萍夹推髽I的金融服務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馬保國表示,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將聯合科技廳等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持續為科技企業發展搭平臺、通渠道、解難題,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更高的標準,推動內蒙古形成科技、金融與產業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高效機制與良性模式。
借助資本市場發展新質生產力
資本市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金融辦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圍繞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兩個基地”建設,全力推進實施“天駿計劃”,上市培育實現梯次推進。
馬保國介紹,2021年以來,內蒙古共有7家企業上市,實現了境內、境外資本市場,上海、深圳、北京、香港證券交易所多點上市的全面突破。今年以來,內蒙古企業上市繼續提速,目前,新增1家企業向港交所申報上市申請,2家企業通過上市審核,3家企業上市在審,14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全區現有上市后備企業114家。
他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實施“天駿計劃”,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與證券交易所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屬地政府和企業上市廳際聯席會議、企業上市主辦行、企業上市會診、券商服務盟市地區資本市場顧問等工作機制的作用,營造資本市場優質營商環境,有力高效服務重點企業上市進程。
為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效能,今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金融辦聯合內蒙古證監局、滬深北交易所開展內蒙古資本市場服務月活動,組織低空經濟、生物醫藥、數據算力等領域上市公司走進內蒙古,與本地項目進行有效對接,促進相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下一步,將繼續借助資本市場推進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馬保國強調,要充分發揮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孵化培育功能,落實好“千百工程”,實施千戶企業上市培訓、百家企業入庫培育,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
2023年,內蒙古金融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今年上半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594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2%。
馬保國表示,下一步,將以建設呼和浩特區域金融中心、地方法人銀行改革等重點工作為抓手,推動內蒙古金融系統充分平衡好金融“穩總量”“提質效”“防風險”,保證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金融服務持續下沉、金融風險有效防控,以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金融強國建設貢獻內蒙古力量。
【包鋼股份:鑄就鋼鐵產業新“神山”】
包鋼股份廠區
◎記者 韓遠飛
黃河幾字回環,潤澤河套千里沃野。包頭,這座以鹿得名的城市在此孕育。
鹿鳴處,鐵流奔涌;穹廬下,爐群傲立。70年前,一座鋼鐵叢林于此處勃發,8萬多名建設者齊聚包頭,風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灘上筑起了包鋼。從此,我國西部的工業建設挺起了鋼鐵“脊梁”。
輝煌還在延續。依托“神山”白云鄂博鐵和稀土共生的稟賦,包鋼股份進一步挖掘“稀土鋼”潛能。包鋼(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包鋼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昭表示:“通過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更是鋼鐵企業實現‘借道超車’的重大機遇。”
傳承奮斗精神
1954年,包鋼首批工程破土動工,草原鋼城七十載的壯闊畫卷自此展開。1959年,包鋼一號高爐煉出第一爐鐵,結束了千里草原“寸鐵不產”的歷史。
傳承奮斗精神,包鋼股份正書寫著新的故事。上市20多年來,包鋼股份資產總額增加20倍,總市值由上市之初的80億元增長至超600億元,ESG萬得評級在金屬、非金屬及礦產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構建的立體鋼鐵產業體系。目前,包鋼股份集采礦、選礦、焦化、煉鐵、煉鋼和軋鋼全流程于一體,擁有“板、管、軌、線”四條精品生產線,具備1750萬噸“優質精品鋼+系列稀土鋼”生產能力,產品涵蓋12400多個鋼種和規格。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我國品種規格最齊全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世界裝備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鋼軌生產基地。
稀土這一寶藏,成為包鋼股份最大的優勢。張昭表示:“白云鄂博鐵和稀土共生的資源稟賦,造就了包鋼股份獨有的稀土鋼特色?!卑摴煞菀浴敖ㄔO全球最優稀土鋼新材料生產基地,卓越的稀土鋼新材料優質供應服務商”為目標,不斷深化“優質精品鋼+系列稀土鋼”戰略成果,稀土鋼品牌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
“借道超車”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蒙古語中,白云鄂博的意思為“富饒的神山”。這里擁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礦藏、第二大鈮、釷礦以及國內最大的螢石礦,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對保障我國資源安全、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優異的資源稟賦也成為包鋼股份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底氣。鋼鐵產業是制造業的集大成者,在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以新質生產力助力行業轉型發展,應該基于鋼鐵行業自身的需求和發展,把產業煥新與當前的新業態相結合,培育新質生產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包鋼股份積極用好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等產業政策和創新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通過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生產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升級,實現綠色、低碳、高效發展。包鋼股份還加快鋼鐵產業工藝提升和產品迭代,不斷擴大中高端產品比例,提升產業能級和產品競爭力,推進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更要推動企業制度機制的變革。張昭表示,新質生產力帶來的不僅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只有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才能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
張昭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于鋼鐵企業來講,不是簡單、徹底的“換道超車”,而是借助新質生產力的賽道,實現“借道超車”。鋼鐵企業應該協同開展技術攻關,共同加強和完善行業、產品標準體系制定,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產品供給和服務市場方面,要由傳統的鋼材生產商、供應商向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品牌服務商轉變,提升附加值、延伸價值鏈,以產品全周期服務能力拉動產品價值提升。
立足創新造就發展新動能
產業煥新離不開創新助力。多年以來,包鋼股份始終把“創新”放在核心地位,堅持把發展動能轉換到依靠科技創新上,落實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不斷激活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平臺研發能力穩步提升。
在稀土鋼研發中試試驗基地,記者看到,研發人員正圍繞新一代稀土鋼型號進行中試。記者了解到,該中試基地研究人員均為研究生學歷,這也成為包鋼股份研發能力的一個側影。多年以來,包括光伏鋼、風電鋼等一系列特色鋼鐵產品從這里走出,走向生產線,走向市場,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鋼鐵“脊梁”。
這背后是包鋼股份高度重視創新研發的追求。近年來,包鋼股份嚴格落實“科改示范”工作實施方案,不斷完善科技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通過改革帶動創新取得新突破。始終將研發投入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累計研發投入26.6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5.86%。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用好各方資源“筑巢引鳳”。突出利用企業的資源、平臺、資金和應用場景優勢,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飛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臺的集聚作用,持續引進高端人才,與4位院士建立了常態化交流機制。
張昭介紹,落實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行動,包鋼股份重點通過強化企業創新平臺建設,與科研院所、高校和產業鏈企業建立創新聯盟,建設開放多元的創新生態。目前,包鋼股份擁有和參與共建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級平臺3個,通過項目合作、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不斷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從鹿城而興,包鋼股份承繼著七十載的創業輝煌。而坐擁白云鄂博這座“富饒的神山”,包鋼股份正加快創新腳步,著力構建新質生產力,煥新產業新動能。這座草原鋼城也正在策馬飛歌,鑄就鋼鐵產業新的“神山”。
【伊利股份:敕勒川上奏響乳業創新之歌】
◎記者 韓遠飛
敕勒川上,陰山環抱,曾經北朝民歌傳唱之處,全球數智化領先的乳業智造標桿——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在此矗立,總面積達38平方公里的大型建筑群,在遠山的映襯下依然雄渾壯觀。
身處其中,似從草原走入了異域空間。“液奶星球”與“奶粉星球”——兩座數智化工廠群交錯相連。穿行其間,各類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鱗次櫛比,庫卡機械手、AGV無人運輸車、E3超高速灌裝機生產線……這是一個充滿科技夢幻色彩的數智化奶業空間。
從“一棵草”到“一頭?!?,再到餐桌上的“一杯奶”,在這里,伊利股份用現代化的數智集群推動著行業的進步,也成為乳業新質生產力的典范。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表示,伊利圍繞全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全鏈創新,不斷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伊利正以嶄新的姿態,奏響敕勒川上的創新之歌。
伊利智慧工廠
中國奶業的“新名片”
從呼和浩特站出發,西行20公里,穿過蔥蘢草原,一路到達土默特左旗,就可以看到藍天白云下矗立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在數智賦能下,它的名氣早已走出了草原,成為中國奶業的“新名片”。
在這里,首先能感受到乳業龍頭的氣魄。在“液奶星球”,可以看到一條日處理鮮奶能力達7000噸的先進生產線,可滿足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日飲奶需求;在另一端的“奶粉星球”,一條業界首個端到端全業務鏈產品追溯體系在此建立,年產達6萬噸,可保障128萬名嬰兒一年的奶粉供應。
在這里,還會感受到“科幻”氣息。不似其他智能工廠只可隔著玻璃遠觀,在“液奶星球”工廠,伊利直接開放了一個大型的包裝生產線空間,參觀者可以與生產線設備幾乎零距離接觸,裝箱機、分包機、貼管機、激光打印機、封箱機、稱重檢測機等就在眼前,光亮如新。
這些便是全球第一臺E3灌裝機的組成部分,該設備可以將灌裝速度提升至最快每小時40000包,即每秒11包,與上一代技術相比,總體年產量增加60%、運營成本節約10%。這背后是先進的包材滅菌工藝——電子束殺菌技術的應用。在紙包裝灌裝領域,包材滅菌工藝決定著灌裝速度的上限。
偌大的工廠里,員工卻不多,只有10只橘色庫卡機械手臂揮舞著手臂開展碼垛的工作,整個打包裝箱的生產流程基本實現自動化。碼垛完成之后,成箱牛奶會通過AGV無人運輸車拉到亞洲自動化程度最高、擁有22100個貨位的立體倉庫儲存起來。
在“奶粉星球”工廠,則有全球運行最為穩定、罐裝產品質量最高的2條聽裝生產線,整條產線配置11道在線檢測設備,用于產品的質量在線檢測。條包生產線共計4臺機器,每分鐘同時生產1440條奶粉。中心化驗室則可實現數據全方位自動采集、分析和應用,全程可追溯,1分鐘時間可出具配方乳粉中20多項指標的檢測數據。
更令人關注的是生產線中凝聚的種種創新。例如,濃奶轉化為奶粉的“液轉固”的自動化過程中,濃奶通過高壓均質機抽送到53米高的噴粉塔頂進行噴霧,噴粉塔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均風器以及可調整高度的噴槍系統,在均勻送風的同時完成奶粉的造粒過程,利用53米的空間落差,奶粉在干燥下落過程中會形成空心顆粒,空心的奶粉在20到50攝氏度的溫水中,無需攪拌、7秒便可快速溶解。
伊利智慧工廠的先進設備
構建“數智”全產業鏈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的建立,背后是伊利股份對創新發展持之以恒的探索,也是伊利股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張軼鵬表示,伊利圍繞全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全鏈創新,加速關鍵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
涉及整個產業鏈條的多學科、多領域的關鍵技術,伊利都有布局。為更好凝聚創新力量,伊利在全球設立了15個創新中心,還牽頭建設了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聚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搶占全球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奶業科技創新平臺。
數智化更是伊利股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法寶。張軼鵬表示,當下,數智化能力就是企業挖掘潛力、提升效率的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內伊利股份數智化轉型做得比較早,轉型速度較快,通過原生技術升級與三方共建,伊利股份已率先完成全產業鏈數智化技術覆蓋,正在加速數業深度融合,全面賦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助力全行業提質增效。
在上游,伊利建設了全球智能化程度領先的智慧牧場,全程無人工干預,智能化完成飼喂、推料、擠奶、奶牛健康管理等操作,從源頭保證產品品質。在中游,伊利建設了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應用了全世界工藝最先進、速度最快的生產線,一個工廠的日產能就可以保障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日飲奶需求。在下游,伊利開發了智能消費洞察系統,可與1億多消費者在線協同共創新品,將市場洞察時間從過去的兩個月縮短至3天半,能更快地滿足消費者的新消費需求。
這些就是“數智伊利”正在做的事:把數智技術應用在養殖、運輸、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鏈條的各個環節。
伊利智慧工廠
綠色引領走向國際舞臺
在數智賦能下,伊利股份不僅僅是“跑得快”,綠色發展也成為其創新前進的原動力。張軼鵬介紹,在2007年,伊利率先提出綠色領導力的發展理念,以龍頭擔當,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公司的努力也得到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肯定。在明晟2024年最新ESG評級中,伊利突破性獲得AA評級,代表中國乳業的最高水平。
伊利股份的愿景是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帶著創新發展、數智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伊利股份正通過加快國際化布局,將全球優質的資源、創新和市場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逐步構建起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的全球一體化經營網絡,從而更好地服務全球消費者。
隨著中國乳企創新力、產品力不斷增強,海外消費者對國內乳制品的接受度正不斷提升。張軼鵬介紹,截至目前,伊利的液態奶、奶粉、酸奶、奶酪、冷飲等產品已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五大洲。2023年,公司國際化戰略深入推進,海外業務收入較2022年增長10%。
張軼鵬表示,未來,伊利股份將堅持“全球化思維、本土化經營”的運作方式,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長期主義,與全球合作伙伴開展友好合作,繼續做大做強國際化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奏響敕勒川上的創新之歌。
聲明: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轉載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或者轉載出處出現錯誤,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電話: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獸醫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