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2024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武漢如期召開。國務院參事、農村農業部原副部長于康震在會上作了主旨為”行進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中國奶業”的報告。
在于康震看來,當前奶業面臨著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挑戰。他表示,盡管我國奶業在行業監管、奶源自給率、乳品企業做大做強,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全球貿易環境變化、消費市場疲軟等情況,奶業發展產品創新、科技創新、供應鏈把控等方面仍面臨不少挑戰。
“面對我國奶業面臨的嚴峻挑戰,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齊心協力,在挑戰中尋找到發展新機會?!庇诳嫡鹫f,中國奶業20強企業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于康震表示,目前我國奶業總體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產業水平,包括乳制品質量安全總體達到世界奶業發達國家水平,乳品加工企業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行業監管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奶業全面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完善乳品法規標準,嚴格落實從嚴監管嬰幼兒配方乳粉,不斷提高奶牛養殖能力,推動乳制品加工做優做強。
在奶源自給率方面,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的提出我國奶源自給率要保持在70%以上。2017年,我國奶源自給率曾經跌破這一安全線,隨著推進奶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目前已恢復到70%以上的安全水平。
在乳品加工領域,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乳品加工企業654家,乳制品產量達到3054.6萬噸,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伊利、蒙牛分別列第5和第8。隨著乳品加工企業采用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多款產品在國內乳制品質量評比中取得好成績,其中國產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0%。
另外,我國奶業在奶牛規?;B殖、奶牛單產,以及優質飼草料的供應能力等方面也有著大幅度提升,2023年,我國奶牛存欄100頭以上規?;B殖比例達到76%,較2008年提高了56.5%;全國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產9.4噸,邁入全球奶牛高產先進行列。優質飼草料供應能力的提升,為奶牛單產提高,生鮮乳質量提升,為保證畜牧健康和降低飼料成本提供了重要支撐。
我國奶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行業內也存在不少挑戰。于康震指出,我國乳品消費增長速度遠低于原料奶的增長速度,原奶過剩、企業庫存加大等因素影響,當前奶業面臨2008年以來最大的挑戰。
但我國奶業未來產業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一方面,在乳品消費量方面,2023年,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為42.4千克,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市場變化,“喝奶”向“吃奶”轉變,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費顯著增長,消費者對乳品的營養價值和健康越來越重視。
于康震強調,中國奶業20強企業要充分發揮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作用,“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主營乳品企業收入4620.9億元,其中D20企業就達到了3471.4億元,占到了75%。所以D20乳品企業,今后應該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首先是促進乳品消費。促進消費不僅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而且具有戰略性和創新性,包括D20在內的乳品企業要深入研究消費需求,精準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進而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其次,優化乳品結構,推動產業供需有效匹配。面對消費端需求變化,優化液態奶與干乳制品生產比例,增加奶酪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供應。還要突破乳清蛋白、乳鐵蛋白、乳糖等嬰幼兒乳粉關鍵配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提升乳品深加工水平和供給能力。
第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共享產業發展成果。要健全上游養殖企業和乳品企業之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格局,實現共同發展。
第四,維護供應鏈穩定,保障產業鏈安全。針對進口乳品原料、儀器設備等斷供影響產業發展的問題,應完善國內奶業供應鏈體系,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供應鏈,規避貿易壁壘,提高抗風險能力,保障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
第五,加強科技創新驅動,推動奶業自立自強。于康震表示,推動奶業自立自強的重點在于攻克奶業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努力實現重大科技突破,同時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激發行業創新活力,推動我國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第六,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奶業企業要抓住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由注重貿易合作轉向深度技術合作,通過全球資源利用、業務流程再造、產業鏈整合、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提高產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